开元棋牌,开元棋牌官方网站,开元棋牌APP下载打破中国经济困局,要回归常识:民营经济越发达,社会越繁荣。 如果你不相信,可以去看看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和江苏。
最近湖北的国资改革彻底炸锅了 —— 省长李殿勋直接抛出 “三化” 大招:“一切国有资源尽可能资产化、一切国有资产尽可能证券化、一切国有资金尽可能杠杆化”,还补上一句 “能用则用、不用则售”。
这话一出,网上吵成两半:有人骂 “湖北穷疯了卖家产”,有人夸 “终于敢务实干事了”。
但只要看懂这背后的逻辑就知道,这哪是 “卖家产”,分明是湖北给中国经济打了个 “活棋”,要是真能贯彻到底,未来的经济潜力不可估量。
很多人一看到 “资产化、证券化、杠杆化” 就头大,觉得是经济学家的空话,其实翻译成人话特别简单,全是围绕 “让国有资产赚钱” 来的。
所谓 “资产化”,就是把那些 “躺在那浪费的资源” 变成能生钱的 “资产包”。
比如城市里闲置的老厂房、荒着的工业园区、甚至一些没好好运营的文旅资源,以前可能就派个保安看着,一分钱不赚还得贴维护费,资产化就是把这些资源清点清楚,要么改造租出去,要么包装成项目找合作,从 “死资产” 变成 “活财源”。
比如建好了的高速公路、污水处理厂,这些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,以前全靠政府投钱维护,证券化后可以打包成类似 “收益凭证” 的产品,让社会资本来买,既能收回前期投资,还能靠后续收益给投资者分红,政府不用再独自扛成本,资产还能持续产生价值。
比如政府拿出 10 亿国有资金做引导基金,不是自己直接投项目,而是用这 10 亿撬动社会上 50 亿、100 亿的资本一起投新能源、智能制造这些赛道,相当于用国有资金当 “定心丸”,吸引更多钱进来搞产业,放大资金的效用。
这 “三化” 连起来看,就是一套 “盘活存量、吸引增量” 的组合拳,跟以前 “靠土地财政收钱” 的老路子完全不是一回事。
网上骂得最凶的,莫过于 “国有资产要流失了”“90 年代的教训忘了吗”。
假设一个地方有 200 亿国有资产,欠了 100 亿地方债,净资产其实是 100 亿。要是把 20 亿长期闲置的办公楼卖掉,还了 20 亿债,现在变成 180 亿资产、80 亿负债,净资产还是 100 亿,压根不存在 “流失”。
流失的不是资产本身,是 “资产闲置的价值”—— 那栋办公楼放着每天都在折旧,租不出去、用不起来,才是真金白银的损失。
有人又说 “卖的时候会有人贪腐”,这话确实没错,但反过来想:资产不卖,贪腐就消失了吗?
一栋国有大楼,不卖可能被管理者低价租给关系户,每年少收的租金就是隐性损失;一个闲置厂区,没人管的时候材料可能被偷偷运走,维护费还得财政兜底。
这就像一块肉,要么放在那被老鼠偷偷啃,要么拿出来公开分着吃,至少后者能看到肉去哪了,还能换来实在的收益。
1990 年代有个 “冰棍理论” 说得特别对:低效的国有资产就像融化的冰棍,放着不处理只会慢慢烂掉,不如趁还有价值的时候盘活,既能还债又能搞发展。
那时候地方债比现在还严重,县一级的国企大多亏损,全靠银行 “输血” 发工资,财政早就扛不住了。
后来的改革就是 “卖掉低效资产、放开市场搞活”,卖掉连年亏损的小厂,引进外资和民企,结果呢?
以前靠土地财政,现在土地财政乏力了,地方债压力大,总不能一直靠借钱过日子。
把那些 “用不上、管不好” 的国有资产盘活,既能还债减压,又能把钱投到新能源、高端制造这些新赛道上,这跟当年 “卖掉老厂搞新产业” 的逻辑一模一样。
当年是 “一刀切卖企业”,现在是 “分类盘活资产”:有用的资产自己运营,没用的卖掉,能租的出租,能融资的搞证券化。
不是盲目甩卖,而是给每笔资产找最合适的 “变现方式”,这反而能减少浪费和腐败。
很多人觉得 “国有资产再怎么折腾也跟我没关系”,但其实这政策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钱包和生活。
要是地方一直靠借债过日子,迟早得靠加税、涨费来补窟窿,现在卖掉闲置资产还债,财政压力小了,反而能拿出钱搞民生 —— 修地铁、建学校、补贴小微企业,这些都能直接改善普通人的生活。
闲置厂房改造成科创园,能吸引初创公司入驻,带动就业;文旅资源包装成项目,能火了周边的餐饮、民宿;国有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新产业,产业链上的工人、销售、技术人员都能跟着受益。
90 年代改革后 “挣钱容易” 的黄金期,本质就是资产盘活后带来的连锁反应。
比如国有资产证券化后,一些低风险的产品可能对公众开放,就像买理财一样,普通人也能靠国有资产的收益赚点小钱,这才是真的 “国有资产为民所用”。
湖北这步棋确实敢为人先,但能不能成,核心不在 “说得多好听”,而在 “做得多扎实”。
只要卖资产、搞合作的过程全公开,走拍卖流程、请第三方审计,贪腐的空间就会大大缩小,也能堵住 “资产流失” 的嘴。
其次是 “精准盘活”,不能为了卖而卖,得优先盘活那些能带动产业的资产,比如跟新能源、智能制造相关的厂房、研发平台,这样才能形成 “卖资产 — 搞产业 — 增税收” 的良性循环。
作为工业大省,湖北有大量老工业资产、高校科研资源,这些都能通过 “三化” 变成发展动力。别的地方还在靠土地财政 “续命”,湖北已经开始靠盘活资产 “造血”,这要是能成,绝对能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 “样板间”。
湖北的 “三化” 改革,骂声越多,越说明它戳中了要害 —— 敢动真格解决 “地方债、资产闲置” 这些硬骨头。
90 年代的经验已经证明,只要放开手脚盘活资源、务实搞钱,就能搞出经济奇迹。
现在湖北已经迈出了第一步,能不能成为 “最靓的仔”,就看能不能扛住舆论压力,把 “公平透明、精准盘活” 做到位。
毕竟对普通人来说,比起空喊口号,能让钱包鼓起来、生活好起来的政策,才是真的好政策
020-88888888